隨着人們的生活不斷加速, 大家的用眼強度也越來越大。 尤其是智能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 更是加重了眼睛的負擔, 不少人都出現了“眼睛乾澀、視疲勞”等乾眼的症狀! 你知道嗎 那什麼是乾眼症? 哪些人羣容易患上乾眼症呢? 平常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什麼是乾眼症? 乾眼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淚液的質、量及動力學異常導致的淚膜不穩定或眼表微環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應、組織損傷及神經異常,造成眼部多種不適症狀和(或)視功能障礙。 乾眼的典型症狀有眼部乾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眼脹感、眼痛、畏光、眼紅、易疲勞、流淚、眼癢,嚴重時會出現視物模糊,頻繁眨眼、揉眼,都可能是乾眼引起的。 乾眼症高發的人羣有哪些? ①上班族 長時間盯着電子產品,眼睛會不自覺地減少眨眼頻率,從而導致乾眼。 ②中老年人 65歲以上的人羣患病率高,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衰退,淚液分泌功能減弱,容易得乾眼。 ③駕駛員 開車的時候司機的精神高度集中,眨眼頻率降低,淚液蒸發增強,如果長時間開車容易導致眼睛乾澀。 ④佩戴隱形眼鏡的人羣 長時間佩戴可能導致角膜缺氧,容易發生乾眼。 ⑤作息時間不規律的人羣 長時間熬夜容易得乾眼症。 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乾眼症? 科學用眼 遵循“20-20-20”原則。每近距離用眼20分鐘後,要抬頭眺望20英尺(6米外)遠方至少20秒以上。 熱敷眼睛 用温熱的毛巾或蒸汽眼罩熱敷雙眼,促進眼周血液循環,疏通瞼板腺,讓眼睛得到舒緩。每天1-2次,每次15分鐘。 眨眼操 眨眼可以使眼睛表面均勻的刷上一層淚膜,滋潤眼球,減輕乾澀不適症狀。眨眼操的做法是:輕閉眼2秒,緊閉眼2秒,然後睜眼2秒,每次循環訓練1分鐘,每天訓練10次。 飲食均衡 注意飲食均衡,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刺激。可以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胡蘿蔔、橘子等,補充眼睛需要的營養素。 如果已經有乾眼症要進行治療? 乾眼症分為多種類型,需要對症下藥,不是簡單的靠使用眼藥水就能治療的。 得了乾眼症,需要先診斷出是什麼類型的乾眼,再通過診斷結果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 對於眼睛乾澀程度較輕,需要長期使用眼藥水的人來説,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人工淚液中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透明質酸鈉等,可以濕潤眼表、減少淚液揮發,緩解眼部乾澀等不適症狀。 物理治療 對已經確診乾眼,或症狀比較嚴重的人,還需要配合瞼板腺按摩、乾眼燻蒸SPA、強脈衝光等其他物理治療方法進行綜合治療。 温馨提示 當有了乾眼症狀,經過生活習慣的調整沒有明顯的療效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進行眼部的檢查來幫助分析乾眼的原因,判斷乾眼嚴重的程度,推薦相應的藥物、物理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