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讓我再多看一集電視劇 我還能再吃兩碗飯!” 對孩子來說, 電子產品應該“隔絕”嗎? 到底怎樣使用才科學合理? 電子產品可以用嗎? 寒假是孩子的天堂,對家長來說, 卻是一場守護孩子視力的“保衛戰”! 電子產品真的是導致近視的元凶, 是洪水猛獸嗎? 讓孩子“隔絕”電子屏並不可取 01讓孩子“隔絕”電子產品其實並不可取。 不得不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幼兒園也是一個“小社會”,別的孩子看了動畫片,滔滔不絕的交流,而你家孩子可能沒有話題而顯得格格不入。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當然如果孩子愛閱讀,分享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另外,如今電子產品已經普及到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如果不使用可能讓孩子學習跟不上其它小朋友的進度。成長一半是身心的成長,一半是學業的提升,網上學習是一種不得不跟隨的趨勢,不能因噎廢食。 所以在科學使用的前提下,不需要讓孩子完全遠離電子產品。 02電子屏不是近視的罪魁禍首 研究表明,使用電子屏幕與近視的發病率和患病率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而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才是導致近視的重要原因。 大家都知道“目浴陽光”對近視防控十分必要,可長時間在室內使用電子屏,甚至長時間接觸不到自然光,戶外活動量也大大減少,因而大大增加了近視的風險。 03電子屏使用多長時間合適 對此,目前尚沒有標准答案,總體來說,當然是越少越好。 自覺控制視屏類電子產品使用時長,減少非學習目的的視屏類電子產品使用。 建議0—3歲幼兒不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 3—6歲幼兒應盡量避免接觸和使用。 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鍾後,應休息遠眺放松10分鍾。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如何選擇電子產品? 04屏幕越大越好,分辨率越高越好。 建議優先順序為投影儀、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總體原則是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越好,根據環境調整亮度。周圍環境較暗時,要打開房間燈光照明,避免在過暗的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 05護眼模式其實不護眼 護眼模式其實不護眼,別期望太高。 “護眼模式”是通過調節電子產品屏幕的色溫和亮度,把屏幕的光譜調到偏黃色的暖色系,減少屏幕發出的藍光,讓屏幕沒那么刺眼。而電子產品對於眼睛最大的傷害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產生的視疲勞。因此,電子產品即使打開了“護眼模式”,並不會產生想象中的護眼效果,更不能防控近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