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18周歲以上的居民肛腸疾病發病率高達50.1%,而其中痔瘡的發病率為98%,這就相當於:每兩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得痔瘡。那這個令人勞神費心的“痔瘡”究竟是什麼呢? 痔瘡的三種形態 內痔:主要表現為出血和痔贅脫出(痔贅也就是俗稱的“小肉球”),間斷性便後鮮血最為常見,一般不會疼痛。 外痔:主要表現是肛門不適、持續潮濕不潔,痔贅外露,且伴有劇痛。 混合痔:即外痔和內痔並存的形態,相對於單純的內痔或外痔來說更加嚴重,可能出現水腫、瘀血,甚至壞死,並經常伴有劇痛。 但由於痔瘡的位置特殊,很難自主分辨,所以在此建議大家在察覺到屁股“不適”或如廁出血時,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好好的屁股,怎麼就長痔瘡了呢? 便秘 便秘排便過度用力可能造成局部的脈絡受損,氣滯血淤,誘發痔瘡。 久坐久站 長期久坐、久蹲、久站會導致腹腔壓力增加,影響肛門局部靜脈回流或者肛門局部的血供加大,容易形成痔瘡。 不良排便習 蹲廁時間長,現在大眾習慣蹲廁時看手機、打遊戲,這都是不可取的,容易誘發痔瘡。 不良飲食習慣 如果過量飲酒或喜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會刺激肛門和直腸,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靜脈壁抵抗力下降,痔靜脈內壓力升高,而形成痔瘡。 人各有“痔”,而很多人得了痔瘡卻不以為然,殊不知危險正悄然而至。日常生活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如廁疼痛難忍,也易導致貧血。 如果不引起重視,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出現皮膚濕疹;甚至會誘發直腸癌;對於女性來說,可能會引發婦科炎症;而對於男性而言可能會影響性功能障礙 已經長了痔瘡,如何處理? 1.做好日常清潔護理。保持肛周乾淨清潔,如廁時儘量使用柔軟的紙巾,擦屁股時動作要輕柔。 2.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水果、蔬菜、穀物和豆類等膳食纖維攝入,同時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入。 3.物理治療。可以採用如溫水坐浴、冷敷、局部冷凝膠來緩解,來減輕疼痛、瘙癢和腫脹等症狀。 4.藥物治療。在出現腫痛、破裂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槐角丸、化痔片等藥物進行治療,能消腫止痛,促進患處癒合。 5.手術治療。迫不得已時,就要及時去正規醫院,選擇手術來根除。 得了痔瘡不要熟視無睹 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 及時就醫 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疾病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