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將其遏制在萌芽狀態? 這就不得不提到了尿結石的四級預防體系了 一級預防,作為預防的基石,關鍵在於全方位優化生活方式與飲食架構。 每日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至少 2000 毫升,理想狀態下可達到 2500 毫升,就像為泌尿系統進行一場持續的 “清潔洗禮”,讓尿液始終保持稀釋狀態,極大程度地降低晶體形成的可能性。 在飲食的選擇上,要對高草酸食物保持警惕,比如菠菜,其草酸含量頗高,每100克中可能含有超過600毫克的草酸;還有草莓,雖然美味,但也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對於這類食物,要適度控制攝入量。 同時,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特別是豬肝、豬腎,以及各類海鮮如 鳳尾魚、沙丁魚等,它們富含嘌呤,易促使尿酸生成,增加尿結石形成的風險,應減少食用。 而在日常飲食中,應追求均衡,確保適量的蛋白質攝入,優先選擇瘦肉、魚類和豆類等優質蛋白;充分攝取富含維生素 C 和 B 族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綠葉蔬菜等,以增強機體的代謝能力;礦物質的補充也不容忽視,鈣的攝取要合理,避免過量或不足。 從中醫角度來看,可通過一些食療方法進行預防。比如,用車前草、玉米須等煮水代茶飲,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二級預防,側重於早期的敏銳察覺和及時干預。定期進行泌尿系統的細緻檢查是關鍵。 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尿常規檢查,通過檢測尿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結晶等指標,初步判斷泌尿系統的健康狀況。超聲檢查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它能夠清晰地顯示腎臟、輸尿管和膀胱內是否存在結石、積水等異常情況。 對於那些具有尿結石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中有尿結石病史者、患有代謝性疾病(如痛風、糖尿病等)的患者、長期卧床缺乏運動的人士,檢查的頻率應當提高至每半年一次。 一旦在尿常規中發現血尿、結晶尿,或者超聲檢查提示有疑似結石的陰影,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要迅速行動,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如進一步的詳細檢查或調整生活飲食習慣。 中醫在這一階段,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進行辯證調理。若為濕熱體質,可能會使用八正散加減,以清熱利濕通淋。 三級預防,核心在於阻止結石引發的嚴重併發症。當結石不幸形成,必須果斷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策略。 治療方法的選擇需因人而異,對於較小的、表面光滑的結石,藥物排石或許是首選,通過服用利尿劑、擴張輸尿管的藥物等,促進結石自然排出。 體外衝擊波碎石則適用於中等大小的結石,利用高能衝擊波將結石擊碎成小塊,隨後隨尿液排出。而對於較大的、複雜的結石,微創手術如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等則能發揮關鍵作用。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測病情的動態變化,尤其是要防範結石梗阻導致的腎積水。腎積水若未得到及時處理,可能會逐漸損害腎臟功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因此,定期複查超聲、腎功能等指標至關重要。此外,對取出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意義重大,它就像一張 “結石密碼圖”,能為後續的精準預防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 中醫治療此時可發揮協同作用。例如,服用三金排石湯,配合針灸腎俞、膀胱俞等穴位,促進結石排出,減輕患者痛苦。 四級預防,着眼於預防結石的再度來襲。要知道,結石患者在經過治療後,復發的風險猶如陰霾始終籠罩。 為此,建立一套長期且規律的隨訪機制勢在必行。建議患者在治療後的第一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之後根據病情穩定情況,可逐漸延長至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複查項目通常包括尿常規、超聲、腎功能等。同時,持續調整生活和飲食方式是預防復發的 “長效良藥”。 若為草酸鈣結石患者,不僅要繼續嚴格控制草酸的攝入,還應減少鈉鹽的食用,因為高鈉飲食會增加尿鈣的排泄;尿酸結石患者則需長期服用鹼化尿液的藥物,如碳酸氫鈉,並通過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將血尿酸水平維持在正常範圍內。 中醫強調扶正祛邪,調理臟腑功能。患者可服用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以補腎益氣,增強體質,預防結石復發。 綜上所述,尿路結石的四級預防猶如一座堅固的堡壘,需要我們從生活的細微處着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強烈的健康意識。同時,結合中醫的治療理念和方法,多管齊下,定期複診。我們才能在與尿結石的這場 “持久戰” 中占據上風,守護泌尿系統的健康,暢享無 “石” 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