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種牙,即種即用”、 “好牙齒,種出來”... 地鐵、公交站或是小區電梯裡,經常會出現這類廣告。鋪天蓋地的種植牙信息繁多複雜,讓缺牙的朋友那小小的腦袋裡裝着大大的疑惑,想着“真的有那麼好嗎?”。 其中一部分人選擇去口腔醫院面診諮詢,基本上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想要修復缺失的牙齒,口腔醫生基本都會推薦做種植牙。 問到價格時會發現不同的選擇有着很大的差異,有的一顆就上萬,便宜些的幾千塊。 不管怎麼樣,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於是大家的疑問就來了: “缺牙了就不能拖一拖?我只能種牙嗎?” “醫生是不是為了讓我多花錢?” “不同的種植體差別究竟體現在哪裡?” “難道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貴的就一定比便宜的好嗎?” “既然要花這麼多錢, 種完的牙齒是能讓我用一輩子嗎?” 畢竟種植牙不像某些商品可以先試再買,缺牙的朋友到底適不適合種牙、種之前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才不至於被坑?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功課。 一、“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種植牙,是將種植體(人工牙根)通過手術植入缺牙區的牙槽骨內,一般經過3~6個月後,人工牙根與牙槽骨結合,連接基台戴上牙冠即可。 而且種植牙無論從功能上還是美觀上,都非常接近人類的天然牙。 無論是單顆牙齒缺失、多顆牙齒缺失、還是全口無牙的患者,都可以考慮用種植牙來修復自己的缺失牙哦~ 二、種植牙會不會有異物感? 可能有人會擔心,畢竟打了一顆釘子進去,會不會有異物感?這裡一定要告訴大家:不存在的! 因為種植體的材料基本上都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種植體植入後會有一個生物結合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牙槽骨會逐漸跟種植體“融合”,最後成為一體,基本上相當於“長”在牙槽骨中了。 三、數字化種植帶來的舒適治療 種植牙技術是缺牙修復的一種方式,隨着種植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種植牙也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數字化種植與修復是藉助專業種植設計軟件整合患者相關修覆信息,進行術前診斷和種植方案規劃。 在導板的幫助下,種植位置、角度和深度都得到精確控制,實現微創手術,降低術後腫脹、疼痛、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減輕患者痛苦。 相比傳統的種植修複方式,數字化種植幫助臨床醫師實現種植修復效果與術前預期的高度一致,實現微創、精準、舒適、安全。 四、種植牙的使用壽命 種植牙雖然貴,但使用壽命也相對較長,具體使用壽命長短主要取決於日常的保養。 也就是說,如果種植一顆牙齒,遵照醫囑做好日常維護和定期複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它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