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牙要拍片、拔牙要拍片、矯牙要拍片、種牙也要拍片…還要拍好幾次? 拍牙片真的很重要嗎?為什麼一定要拍牙片? 下面就是揭開答案的時刻! 一、什麼是牙片? 牙片是指牙齒的X線片,是口腔診療中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手段。目前常規的口腔放射檢查主要包括口腔全景片、根尖片(小牙片)、口腔 CBCT和頭顱側位、正位片。 不同的牙片有不同的作用,口腔醫生會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那麼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幾種不同種類的牙片檢查方式吧~ 01口腔全景片 展示全口牙齒、牙槽骨以及神經與硬組織(頜骨)的情況。適用於多顆牙齒病變、牙周病骨質吸收、修復正畸制定治療計劃、外科拔智齒、頜骨病變及顳下頜關節病變等情形,在上述情況中全景片所提供的結果會更精準。 02根尖片(小牙片) X線片家族裡面最迷你的成員,需要將膠片放到患者口內拍攝,是牙齒的局部放大影像。主要用於拍攝單顆或鄰近的幾顆牙齒,它能更詳細地顯示出被照牙整個牙體、牙周組織及鄰近解剖結構的影像。對根尖及周圍骨質的情況顯示清晰,常適用於檢查程度較為嚴重的深齲、根管治療、隱匿性疾患及發現硬組織(頜骨)的病變情況。 03口腔CBCT 如果說口腔全景片及小牙片是平面影像,那麼口腔CBCT則是三維影像。醫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及維度,多方位來觀察我們口腔內的局部組織情況,不遺漏任何一個角落,了解病變的問題。主要用於根管治療前、阻生牙、根尖囊腫、種植牙等。 04頭顱側位、正位片 主要是看頜骨的側面位置、面型及咬合關係。適用於牙齒正畸,幫助醫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牙齒的整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 二、為什麼要拍牙片? 一般的口腔檢查,醫生只能看見牙齦以上牙齒外露的部分。對於牙齦以下的牙根以及周圍牙槽骨的情況,只有通過X線片才能詳細了解。 在治療前,牙片有助於醫生判斷患者牙齒病變程度,輔助醫生進一步分析引發疼痛的原因,最終確定治療方案。 治療中,牙片可引導醫生治療、輔助判斷治療範圍和治療深度;治療後,牙片可用於觀察、追蹤遠期療效。 另外,牙片也是醫患溝通的依據,能夠方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牙齒情況。因此,在口腔診療過程中,拍牙片是必要的。 三、拍牙片有危害嗎? 很多人擔憂:“拍牙片有輻射嗎?”“拍牙片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啊?”。下面,就解答大家的疑惑! 輻射量常用的衡量單位為μsv(微西弗)。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背景輻射量約10μsv。 拍一次小牙片的輻射量約5μsv; 拍一次全景片的輻射量約22μsv; 拍一次口腔CBCT的輻射量約50μsv。 據研究,對人體造成致命強度的輻射最低劑量是100000μsv,相當於2萬次小牙片達到的量。 此外,拍牙片帶來的輻射只在X線發生器電源開啟的瞬間產生,像電燈一樣,當開關關閉後,不會有射線的殘留。而輻射對於人體的影響是需要長期積累才會有致命的效果,單次檢查的吸收劑量遠遠低於安全閾值,所以只要避免短時間內頻繁接受大劑量輻射,是安全的。 因此,拍牙片的輻射劑量在安全範圍內,大家可以不用過於擔心~ 四、拍牙片的注意事項 1、一般事項 拍攝口腔全景片、口腔CBCT前,需摘掉隨身佩戴的金屬物,例如:眼鏡、金屬髮夾、耳環、項鍊、助聽器等(拍小牙片時不受影響)。 有其他疾病,如甲狀腺疾病等,在拍片前應將具體情況告知醫生。 小提示:拍片時請主動告知醫生身體情況,索取放射防護用品哦! 2、特殊群體(孕婦、兒童) 兒童:攝片前建議先進行心理誘導、安撫恐懼,避免在拍攝過程中因患兒難以配合,造成運動偽影,導致重複照射。此外,兒童攝片前會穿上鉛衣或鉛裙,良好的抗輻射保護措施會將危害效果降到微乎其微。 備孕或已懷孕婦女:孕前拍攝,請如實告知醫生,醫生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評估;懷孕初期(前三個月)謹慎拍片,除非必要拍片,一般不建議拍攝X線片;孕中後期,請在有防護措施下(使用鉛圍裙或鉛衣)拍攝牙科X線片。只要不是對準腹部或附近部位的高劑量輻射,准媽媽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