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是目前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常規方法。通過根管預備,清理髄腔及根管內的感染牙髓和壞死物質,並進行適當消毒,最後充填根管,防止感染物進入根尖周的組織,預防發生根尖周病變或促進根尖周病變的癒合。 當然這還並沒有結束,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因為治療的需要,清除發炎牙髓的同時牙齒也就失去了神經與血管的營養供給,比較脆弱,牙齒也會喪失部分牙體組織,容易劈裂。為了延長患牙的使用時長,一般建議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進行牙冠修復。 但有些患者可能會多出一個步驟,需要在牙根裡面打樁,做了樁冠。這是怎麼回事呢?什麼是打樁?為什麼需要打樁?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 為什麼要在根管里打樁? 一般情況下,需要做根管治療的牙齒,大多數都比較嚴重,否則可能不會做根管治療。 醫生做根管治療,清理、磨除齲壞的牙體組織時類似於“清創”,對牙齒進行治療的同時,也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牙齒的抗折性,還有一些患牙是根尖周炎,牙髓已經壞死很多年了,沒有了營養供應、脫礦、進食崩損等等原因,健康牙體組織剩餘的量就很少,其抗折性自然不佳。 如果在較少的牙齒硬組織上直接進行全冠修復,製作出來的全冠修復體,容易出現從牙頸部折斷或冠脫落的情況。 根管治療之後,將修復體的一部分插入根管內,插入根管內的這部分修復體被稱為樁,這類利用樁插入根管內來獲得固位的冠修復體,被稱之為樁冠。 什麼是樁冠?小夏至盛夏始 樁,指插入根管內的部分,利用摩擦力和粘接力與根管內壁之間獲得固位,為冠提供固位,同時把咀嚼力傳遞給牙根及牙槽骨,以防應力集中而出現牙頸部折斷。 而冠,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利用人工牙套,用以恢復牙齒的形態和功能。 做了這麼多的工作,根管治療、打樁、冠修復等等,目的都是需要這個牙齒,能夠正常地在我們的口腔里行使功能。就像我們蓋房子的時候在柱子裡放鋼筋,是同一個道理,為了讓這個牙齒有比較好的抗折性,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使用中不再出現問題。 戴牙冠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做了根管治療後的牙齒,仍然是“帶病堅持工作”,所以即使有了牙冠的保護,也還是需要好好保護,避免食用太硬、黏性較大的食物。 可能由於牙冠形態與原有天然牙存在差異,或因牙齒鄰接點的改變,初戴牙冠可能會有些許不適應,這屬於正常反應,一般兩周左右就會好轉。 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依然要堅持做好口腔清潔,保持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飯後漱口,每天早、晚好好刷牙,並配合使用牙線等清潔牙齒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