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健康 健康檢查 關注健康,定期體檢 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人生 一、什麼是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就是在身體尚無出現明顯病痛前對全身各重要器官做篩檢以了解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 二、健康檢查的方向 生命徵象 如身高、體重、血壓、呼吸次數、心跳等身體外觀與整體檢查。 器官的功能性 如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心電圖、聽力、視力、肺功能等各項在器官功能方面的檢查。 器官的結構性 如胸腹x光、上腸胃道攝影、超聲波等在器官結構上的檢查。 由以上三大檢查方向,來鑑定受檢者的健康狀況是否有潛在的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減少疾病加重的機率。 三、健康檢查的目的 趁着致病危險因子或疾病潛伏人體,但尚未有症狀顯現出來時,可以先檢查出來加以治療,避免疾病惡化。 總而言之,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目的可歸納為下列三點: 早期發現潛在的致病因子,及時予以矯正治療。 觀察身體各項功能反應,適時予以改善。 加深對自我身體機能的了解,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避免危險因子的產生,以期保持健康。 四、需要定期體檢的三類人群 健康檢查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這三類人群更應定期健康檢查。 第一類人:白領族 資料顯示,白領的脂肪肝、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患病率比整個人群患病率高,可能是因為白領人不規律的飲食方式,擾亂了其正常的代謝,為脂肪肝等發病提供了條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認真的體檢,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第二類人:40歲以上的亞健康人群 亞健康狀態在中年以後變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負事業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萬不要小視亞健康狀態。 第三類人:已有慢性病的人 慢性病人指一些已患有心腦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們可能在醫生的治療下能暫時得到緩解,但絕非能得到一勞永逸的良方,因此,這些病人仍然應定時進行疾病的複診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