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康體檢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卻忽視了對胃腸道檢查。目前在國內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中,消化道腫瘤占惡性腫瘤的50%左右。 我國消化道腫瘤患者近85%的人在確診時已近晚期,給家庭和個人帶來巨大損失,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消化道腫瘤可以早期發現,從而大大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如果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至關重要。但是消化道腫瘤早期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往往沒有引起重視,耽誤了早期治療的時機。 因此,早期發現對消化道腫瘤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那麼我們在做健康體檢的時候增加胃鏡腸鏡的檢查就十分必要了。那麼胃腸鏡多久檢查一次呢? 1、45--50歲以上健康人群,應3--5年篩查一次。 2、家族有結直腸癌病史、息肉病史的人群,2--3年檢查一次。 3、結直腸癌術後患者,結直腸腺瘤、腺瘤樣增生的患者治療後定期複查,1--2年檢查一次。 4、如患者無任何不適,做完一次結果完全為陰性的胃腸鏡檢查,如無特殊情況,一般3年左右,可再次進行體檢。因為初次檢查結果正常,即便患者後來出現息肉、腫瘤等病變,也需要一定時間所以不必要頻繁複查。 5、第一次病理檢查也許未查到陽性,提示不是腫瘤,但如果懷疑有潰瘍病,治療兩個月後,應再次進行規范的複查,以了解愈合。 6、如果第一次胃腸鏡檢查提示萎縮性胃炎甚至伴有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等,則複查頻率相對更高。 7、無論距離第一次胃腸鏡檢查的時間多久,如患者出現便血、嘔血、黑便等,為再次檢查的適應症。 胃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食道、胃、結腸、直腸粘膜的改變發現可疑的病變,還可以進行活檢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所以在健康體檢的時候進行胃腸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消化道腫瘤,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將疾病扼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