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份力,冬天十倍功 隨着夏日的到來 我們迎來了中醫重要的養生節氣——三伏 三伏貼又來和大家見面啦! 什麼是三伏貼? “三伏貼”是我國傳統中醫特色療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種治療手段。 所謂“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這些疾病發生的根本在於人體陽氣不足和寒濕邪氣的伏藏;所謂“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天最炎熱的時候,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等治療方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在冬季的發作次數或減輕發作程度,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醫學認為,人體之陽氣“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平素陽氣虧虛的患者,在夏天時症狀會減輕或病情得到緩解。同時,夏天也是人體適宜扶陽的季節,應用具有溫補陽氣、散寒驅邪、活血通絡的中藥,通過內服或外治等方法,可扶助人體陽氣。陽氣充足,到了秋冬季節,疾病就不容易復發或加重,此即“冬病夏治”之理。因此,“冬病夏治”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三伏貼的適應症: 呼吸系統疾病:用於陽虛寒伏,痰飲內停證。症見咳嗽、喘憋、咯白痰、氣短、平素怕冷,每因受涼後咳喘易於發作,秋冬季節多發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見上述證候者。慢性咳嗽、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兒童患者。變應性鼻炎虛寒證,肺脾腎虛損為主要證型。 慢性疼痛性疾病:慢性頸肩腰腿痛、骨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症見:手足、四肢或關節怕風怕涼,關節疼痛、腫脹反覆發作,冬季及受寒受濕後症狀明顯或加重。腎陽不足,怕冷,腹部發涼,四肢發涼;氣血虧虛,神疲乏力,氣短,皮膚粗糙。 脾胃系統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便秘、泄瀉、腹脹、腹痛、反酸燒心、噯氣、納差等消化系統疾病及症狀。 三伏貼的禁忌症: 2歲以下及發熱小兒、孕婦、惡性腫瘤患者忌貼; 對於一切屬於熱性的疾病,如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患者; 對敷貼藥物或敷料成分過敏者,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皮膚過敏、瘢痕體質者及貼敷部位的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者; 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等。 注意事項: 1. 貼敷後按照規定時間把藥貼撕除,最長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感覺皮膚灼熱難忍可提前撕下; 2. 如皮膚有異樣感,如刺痛、刺癢、灼燒甚至起水泡的情況,請立即停止使用(水泡處理方式:小水泡可令其自然吸收,並自抹萬花油;大水泡可用已消毒針頭在水泡下方刺一小孔助泡液流出,注意保留水泡薄膜,避免感染); 3. 貼敷期間不可食用辛辣食物、油膩食物以及發物,冷飲生冷之類的食物更要遠離,宜以清淡飲食為主; 4. 貼治期間如出現問題,請及時與醫生及治療師聯繫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