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檢查項目、診斷和治療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胃腸鏡檢查;,我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也許正是您想了解的問題。 問題一:什麼是胃腸鏡檢查? 答:電子胃鏡從口腔進入,可檢查食管、胃、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降部。 電子結腸鏡從肛門進入,可檢查迴腸末端、回盲部、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 胃腸鏡檢查既可直觀地發現消化道內部狀況:如炎症、潰瘍、息肉、腫瘤等病變,讓病變組織“無處可藏”,並在必要時進行活檢和治療。在內鏡下對病變組織取活檢進行病理分析,明確病變的性質,指導臨床診療。 問題二:聽說做胃腸鏡很難受,有其他檢查能代替嗎? 答:不能代替。一些患者朋友會提出用其他檢查,如C14.C13呼氣試驗、胃腸鋇餐、CT等來代替胃腸鏡檢查,但是呼氣試驗只能檢測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並不能檢查胃黏膜的情況;鋇餐只能看到胃腸道的“影子”或輪廓,診斷價值有限;CT檢查對於進展期的胃腸道腫瘤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對於胃腸道的早癌、癌前病變和一般良性疾病的敏感度差。 總之,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替代胃腸鏡檢查。 問題三:普通胃腸鏡好還是無痛胃腸鏡好?二者間的區別是什麼? 答:因人而異。區別在於在檢查過程中的舒適度和是否使用鎮痛膏藥物。 普通胃腸鏡檢查: 1.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進行檢查,在插入鏡省時可能會感到不適、噁心、嘔吐或疼痛。 2.檢查過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配合醫生指示,如深呼吸等。 3.適用於對手術鎮痛有顧慮或者對無痛胃腸鏡有禁忌患者。 4.風險低,但部分患者可能會經歷強烈不適感和疼痛。 5.檢查結束後患者較短時間的休息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6.無需家屬陪同,只能做檢查。 無痛胃腸鏡檢查: 1.患者在檢查前接受鎮痛藥物或者短效麻醉劑,整個過程在半睡眠狀態下進行,患者醒來後對檢查過程沒有記憶。 2.患者處於睡眠狀態,醫生可以更容易進行內鏡檢查,不需要擔心患者配合問題,同時也可以減少因患者緊張或不適引起的誤動作。 3.適合於疼痛敏感、容易焦慮或需要詳細檢查而又難以配合的患者;檢查同時需要內鏡下治療患者。如:老年人、兒童或心理狀態較差患者、有息肉病史患者等 4.需要有監護設備的環境下進行,使用鎮痛藥物,費用高於普通胃腸鏡。 5.檢查前需要心電圖監測、凝血功能檢測、麻醉評估、留置針穿刺。 6.需要有家屬陪同,做完當天也不能駕駛車輛或者不能高空作業。 問題四: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無痛檢查呢? 答: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無痛胃腸鏡檢查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的,需要在檢查前先完成麻醉評估。少部分人是不能進行無痛檢查的,如嚴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麻醉者,有麻醉、鎮靜藥物過敏史者,嚴重鼾症和睡眠呼吸暫停者等,過度肥胖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更應慎重選擇。 問題五:胃腸沒有任何不適症狀,是否可以不用做胃腸鏡? 答:不可以。胃腸道息肉,胃、腸早期惡性腫瘤基本沒有特異性症狀,有的甚至在進展期也沒有任何症狀,大多數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診斷時已處於進展期,而早期和進展期腫瘤預後卻截然不同,所以“無症狀”做胃腸鏡檢查很有必要。一般建議40歲以上普通人群,無論是否有症狀,都需常規進行胃腸鏡初篩,初篩後可根據檢查結果,每2-3年複查胃腸鏡。 問題六:胃腸鏡檢查怎麼做更有性價比? 答:無痛胃鏡和腸鏡一起做。因為無痛胃鏡和腸鏡一起做,只需要花一次麻醉費和輸液費,比起單獨做無痛胃鏡或無痛腸鏡更有性價比。 問題七: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如何選擇檢查? 答:對於有胃癌或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儘早做胃腸鏡檢查(40歲以前做一次篩查),如平時就有胃腸道疾病,則建議門診及時就診,隨時做胃腸鏡檢查。無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在檢查時發現消化道息肉、早癌、惡性腫瘤,建議其親屬也儘早進行胃腸鏡篩查。 問題八:取活檢就是說明得癌症了嗎? 答:不一定。取活檢並不一定是患上了癌症,只是醫生在胃腸鏡檢查時取一些可疑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分析,比如:息肉、糜爛、潰瘍、隆起、結節等,用以判斷疾病的性質、深淺、範圍等,以此來指導治療和複查,對於懷疑癌變的病變,醫生也會取活檢。活檢只是為了協助診斷,並非所有取活檢的病變都是惡性病變,不必過於擔心,等待最終病理結果即可。 問題九:做無痛胃腸鏡要全麻,麻醉後會不會影響智力? 答:完全不必擔心。通常使用的麻醉藥對智商沒有任何影響,無痛胃腸鏡檢查所使用的靜脈麻醉藥代謝很快,檢查結束後1-5分鐘即可自動醒來,對神經系統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有很少一部分人會有“一過性認知障礙”,但短時間內就會消失,所以無需擔心麻醉後會出現記憶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