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9個全國愛眼日,主題為“關注普遍的眼健康”,重點是聚焦白內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屈光不正等重點眼病。 白內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在我國,白內障的發病率,50歲以上為60%,60歲以上為80%,70歲以上則高達90%以上。隨着年齡增長,當出現視物模糊、重影、畏光、近視等時,此時很可能已經患上了白內障! 人為什麼會發生白內障? 海慈醫療集團本部眼科主任於湛介紹,人們發生白內障是因為晶狀體發生了混濁。當眼球屈光間質透明時,光線才能穿過玻璃窗戶一樣照進我們的眼睛,而晶狀體就像是這扇窗戶的玻璃部分。晶狀體是一個周邊薄、中央厚的凸透鏡,這個凸透鏡年輕時通過自身代謝保持透明,並且有彈性易調節,從而使人們擁有清晰視覺圖像。隨着人類年齡的增長,晶狀體代謝下降而逐漸發生混濁,白內障也就發生了,年紀越大,白內障也就越嚴重。 除此之外,紫外線、遺傳因素、營養不良等都與白內障形成有關。因此,白內障是晶狀體的老化,是目前無法改變的衰老的自然規律。 白內障會有哪些症狀? 白內障的過程可分為四期:初發期,未成熟期,成熟期,過熟期。白內障的症狀根據晶狀體混濁的部位與速度的不同會有不同表現。 皮質混濁的白內障是從周邊開始逐漸往中央發展。 初發期由於混濁位於周邊,對光線的影響較小,此時視力影響不大,隨着晶狀體混濁程度的加重,表現為視力逐漸下降、復視、畏光等。後囊下混濁的白內障混濁部位位於瞳孔中央區,影響視力比較明顯,但可能會有白天視力差夜晚視力更佳的感覺。核性混濁的白內障是以晶狀體核混濁為主,色澤逐漸加深呈棕黃色,可表現為近視,即看遠不清看近處清晰。 白內障進展速度受個體差異與環境影響,幾年到十幾年不等,當發展至中晚期,患者視力則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成熟期就只能看到眼前的手指或光了。簡單的說,當出現無痛性視物模糊、戴上老花鏡仍覺視力不佳、視力早晚差異較大或者視物重影、畏光、近視等情況時就需要警惕白內障的可能,儘早就醫檢查。 白內障不治療會危害健康嗎? 白內障早期膨脹,症狀較輕,主要以影響視覺質量為主,但當患者存在短眼軸淺前房的解剖狀態時,有發生閉角型青光眼的風險。隨着白內障發展,晶狀體的混濁加重,如不治療最終可能發生晶體溶解,晶體蛋白的釋放會誘發嚴重的葡萄膜炎性反應而發生晶體溶解性青光眼,患者表現為眼痛、頭痛,甚至發生失明、角膜內皮功能失代償等風險。 白內障如何治療? 目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白內障摘除,同時再植入人工晶狀體代替晶狀體的功能。這一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 什麼時候需要做白內障手術呢? 隨着白內障手術技術的提高,目前白內障的手術適應症可根據患者自己的生活需求掌握。一般來講,矯正視力小於0.6,或感覺影響了日常生活,即可進行白內障手術了,不需要等到白內障完全成熟、幾乎看不見的時候才手術,這樣可減少很多手術的風險。 隨着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以及手術設備的更新換代,白內障手術安全性提高,先進的超聲乳化手術能做到以1.8mm的微小創口,術後散光小。早治療,早受益。